• 區(qū)劃代碼:632127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太平寰宇記》卷155稱:“因縣內化隆谷改為化隆!保ㄖ袊孛Z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秦、漢時期,化隆地區(qū)是羌人繁衍生息的地方。晉咸康元年(335年),在今群科鎮(zhèn)筑黃河城,并在今民和和化隆交界區(qū)置湟河郡,管轄今化隆全境及黃河南岸部分地區(qū)。北魏景明三年(502年),在今群科鎮(zhèn)古城(舊稱金剛城,現有舊城遺址城周徑2公里)改稱化隆縣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,在今群科鎮(zhèn)古城置廓州,轄達化、化隆兩縣;先天元年(712年)改化隆為化成縣;唐天寶元年(742年),改化成縣為廣威縣,同時改廓州為寧塞郡;唐乾元元年(758年)又改寧塞群為廓州。宋真宗景德元年(1004年)、原吐蕃贊普后裔唃廝啰(997—1065年)在廓州(今郡科古城)建唃廝啰政權,1006年遷至宗哥城(今平安鎮(zhèn)),最后,在青唐城(西寧城)建都,曾控制青海東部及洮、岷、河諸州近百年;宋神宗元豐年間(1078—1085年),宋有廓州寧塞郡,下設廣威、米縣、達化三縣,郡治在廣威即今郡科鎮(zhèn)。金熙宗天會十五年(1137年)廓州屬西夏管轄。元世祖至元十八年(1281年)廢廓州、化隆地區(qū)屬甘肅行中書省西寧州及宣政院轄吐蕃等處宣慰司貴德州管轄。明時化隆未設縣,屬西寧衛(wèi)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川陜總督劉于義奏準在今扎巴鄉(xiāng)筑城;乾隆三年(1738年),增設巴燕戎(今巴燕鎮(zhèn)),甘都堂(今甘都鎮(zhèn)、甘都街村),扎什巴(今扎巴鄉(xiāng))等八營堡,統歸巴燕戎營管轄,乾隆九年,化隆地區(qū)設置巴燕戎格撫番廳,屬西寧府管轄。1913年巴燕戎廳改為巴戎縣,屬甘肅省西寧道管轄。1929年青海建省,改巴戎縣為巴燕縣。1931年8月,又改巴燕縣為化隆縣。1954年2月成立化隆回族自治區(qū),1955年改稱為化隆回族自治縣,縣府駐巴燕鎮(zhèn)。